联系电话:027-87290929

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

发布时间: 2024-03-02 08:35:10 次浏览

(一)教学工作诊改有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,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关注、支持、强化教学工作。

 

       从理论上讲,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,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而展开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,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成为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个人工作,成为学校少数人的事件,成为学校校长都可以不关注的工作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是因为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,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训条件十分薄弱,学校处于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之中,校长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经费的争取上,放在项目的游说上,实在难以顾及教学工作,导致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二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,加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、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匹配,导致学校招生困难,而招生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,因此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资源、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,弱化了教学工作。三是教学工作是常规的基础性工作,其质量高低相对来说是隐性的,对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知名度、影响力作用不大,为改变学校处境、扩大生源、争取经费,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面子工程上,带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。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断,激励学校关注教学工作,必将稳定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。
(二)教学工作诊改有助于建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,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。


       一般来说,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大都通过学生的就业率、就业质量显示。虽然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,但因其有多方面的局限性,并不能充分证明学校教学质量,就业在事实上成为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显示器。由于中国产业结构长期在低端运作,对员工的素质、技术要求并没有很高,加之就业门槛较低,对新进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强制要求,人才质量高低并没有成为就业的决定性因素,由此带来教学质量被淡化甚至被忽视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无从谈起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,培养高素质、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,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,建构办学质量自我提升的内生机制。教学诊改作为一项制度性工作,必然能促进学校主动建构诊改的工作流程,形成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。

(三)教学工作诊改有益于提高师资队伍、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,奠定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基础。

 


       合格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,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者。由于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,导致不少地区、不少学校并没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;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,工作处于应付状态。不少地区将中等职业学校视为政府机关,遵循所谓不扩大编制原则,严加限制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工作,导致师资短缺,编制不足,生师比居高不下。不仅如此,不少地区人事部门按普教的要求配置职教师资,过分强调学历,而对有无技能或技能高低不加考虑,导致技能教学与现有师资不匹配,这也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。开展教学工作诊改,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,必将进一步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种种障碍,促进师资队伍、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。

   上一篇: 党员风采    下一篇: 湖北省2022年……